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胸襟开阔,唤起自身美好的“善”,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成长。
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以整体的、现实的、鲜活的人的生命为本。“一个生命就是空前绝后的奇迹,父母的精血决定了生命的先天质量,生命演变为人生的始末,教育引导着人生的后天历程。”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个体生命和谐成长。
一、尊重生命伦理,善待所有生命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认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德的基础。
加强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生命个体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使自我之外的生存和谐地融入自我的生存之中,只有这样,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生命去塑造生命。家长要以自己的生命去帮助和支持一个个正在成长的鲜活生命,用饱满的生命意识去影响孩子,激发孩子内心蕴含着的无限丰富的生命活力。
二、理性对待死亡,维护生命尊严
生命的诞生是喜悦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死亡是任何生命都必须面对的。西方生死学家认为:“死同生一样,是人类存在,成长及发展的一部分。死亡是我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它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它给我们今生的时间规定了界限,催促我们在能够掌控的有限时间里,做一番创造性的事业。”
加强生命教育,以生为本,全面关注生命本身,还必须与死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孩子通过对死亡的追问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必须要让孩子懂得,死亡是人及生物生命的停止,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生物学现象,死亡是人永远不可避免的。
因而,不管对谁生命都是宝贵的,“活着”就要有价值,要好好地“活着”,懂得并掌握保全生命的本领,确保心理健康,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防止在危急时刻,因对死亡产生强烈的恐惧,丧失生存的能力,或因亲人及朋友的不幸去世而过度悲哀,甚至精神崩溃等心理疾患的产生,矫治不良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生命力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意识,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
生命教育如果缺乏“死亡”教育,其力量是很单薄的,极容易使得学生在遭受挫折或打击的时候,由于对生命价值缺少正确的认识,作出极端的选择。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常见诸媒体:
一名14岁的初中生与姐姐发生了一点矛盾就跳楼寻死;一名六年级女孩由于考试没有得到最高分,服毒轻生;一名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上吊自杀……他们轻率地把自杀当作是表演“死亡游戏”,当作很轻松随意的事,甚至认为“死亡”就是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是件很幸福很浪漫的事。
因此,必须在教育中有效渗透“死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个人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生命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重生、乐生。韩愈《祭十二郎文》“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及作者的亲情观念和人伦观念,作者以满腔悲情,悲老成,悲兄嫂,悲整个韩氏家族,更把悲情落实在今后的责任上,“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经常去地坛,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但史铁生最终还是作出了明智的选择,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诗人海子,才华横溢,却以自杀结束了二十五岁的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让人扼腕叹息。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面对厄运,珍爱生命是人的天职。爱人,是一种美德;其实,自爱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加强“死亡”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惜有限的人生,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承载生存的责任,进而创造并统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势在必行。
三、增强耐挫力,发掘生命潜能
每个人都拥有超过自己想象的生命潜能,无数事实证明:能创造出最大生命价值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能够勇于极限开发自己生命潜能的人。他们面对困难、挫折、磨难,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般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甚至创造了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生命奇迹!生命教育,不仅在于让孩子珍爱生命,还在于通过健全人格的塑造,来发掘孩子的生命潜能,提高生存能力,培养顽强的意志,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在厄运面前自强不息,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价值。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学习古代文人排遣内心忧愁和愤怒的方式,养成记录自己的心灵成长的习惯,把写作当成了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当成生命的一部分!理性关注自己的心灵愿望,达观料理自己的心情,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