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第三届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暨扬州市宝应县名师工作室教学研修活动在开发区实验学校举行
10月26日,江苏省海安市第三届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暨扬州市宝应县名师工作室教学研修活动在市开发区实验学校如期举行。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文本解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修活动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海安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海安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崔益林老师主持。参加研修活动的人员有:海安市第三届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全体学员、海安市中青年名师崔益林工作室部分成员、紫石中学、大公中学部分语文教师及城东镇全体初中语文老师。
活动开始前,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王生军亲临现场并致欢迎辞。王校长对培育站主持人崔益林老师和全体学员以及扬州市宝应县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研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整个研修活动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新教材“课堂教学观摩”;二是“专家引领”;三是评课交流。
在上午的“课堂教学观摩”环节,苏中兰、卢坤霞、陈玉斌、沈晓玲、丁忠芹以及从扬州来的沈永兵、仲跻健、尤永康老师等八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八位老师紧扣文本,深入挖掘,充分显示了执教者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课堂驾驭的能力,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
下午的“专家引领”环节首先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宝应县王清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宝应县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王清为大家作了题为《“非构思”文本解读的策略及方法探寻》的讲座。
王清老师对文本解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他以《窗》、《天净沙 秋思》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为例,给学员们讲解了“渲染思维”“对比思维”“张力思维”等前沿性的语文教学理论。
王清老师的讲座结束之后,培育站导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於德甫主任作了讲座。於主任对文本解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以自己解读《皇帝的新装》为例,希望教师们在解读文本时不依赖于教参,不迷信教参,有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其次,於主任还提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文体意识,小说要聚焦人物和写作意图,散文则要聚焦人物情感,教学时要搞清两者的界限。
活动的最后,崔益林老师带领大家对老师所上的课进行评课。大家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从教材分析、教材目标、学情分析、文本切入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困惑。最后,崔益林对八节课进行了独到的点评和总结,布置了下一次研修活动的主题和具体的方案。
用户登录